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2|回复: 0

[软文] 中央美术学院丘挺 事件:试谈李建民的绘画艺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28 23:46: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
中央美术学院丘挺  事件:中国画分为工笔和写意两大类别。工笔画是中国绘画历史长河中出现较早的表现方法,从战国到两宋,工笔画的创作从幼稚走向成熟。到唐代的花鸟画杰出代表边鸾,能画出禽鸟活跃之态、花卉芳艳之色,作《牡丹图》,光色艳发,妙穷毫厘;据《圣朝名画评》载,五代画家黄筌写花卉翎毛因工细逼真,呼之欲出,而被苍鹰视为真物而袭之。就写意画言,传唐代王维“一变勾斫之法”创造了“水墨淡,笔意清润”的泼墨山水,董其昌尊他为“文人画”之祖;此后,五代徐熙开创了徐体“落墨法”;宋代文同兴“四君子”画风;明代林良开“院体”写意之新格,沈周善用浓墨浅色,陈白阳重写实的水墨淡彩,徐青藤则以奇肆狂放求生韵……清代到近现代可谓流派纷呈,发展到当代已然达到极盛。而李建民,正是工笔兼写意“双栖”的优秀青年画家之一。

  李建民的画,以工笔为主,写意为辅。就其取材和创作而言,最大特点是与众不同。取材上,他常常独自去乡村山野写生,所以笔下鲜活生命的表现对象,多是取自大花鸟草木之类的自然风物,特别是像反映西部地区用于防风固沙的《地网》,表现田园苞谷成熟景色的《秋声二》,再现大西北胡**的《边关秋》等工笔画作品,他人极少涉猎。创作上,他从诸多古贤笔下汲取菁华,将传统与现代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于“拼盘”中嚼出自己的感觉和味道,努力画出自己的精神世界和审美追求,并形成异于别人的新颖传神、生动鲜活的绘画特点。

  工笔画是以细腻的笔法描绘景物的中国画表现方式。其创作过程相对复杂,一般是先画好稿本,然后在宣纸或绢帛上用笔勾勒,继而随类敷色,经过“三矾九染”,从而取得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一般说来,一幅完整的工笔画作品,有如坐禅般地要精雕细刻十多天,大的作品需要几个月乃至大半年。李建民入选(获奖)国展的几幅作品,大都经过半年以上的时间才完成,可见其功。李建民的绘画作品,大致可用三个词组来概括:清新质朴,淡雅寄情,力求个性。清新质朴者,不恪守旧法,不拽洋习外,平实而生动,含蓄而雅致;淡雅寄情者,非浓墨重彩,非臆造板滞,寄情而寓理,淡雅而清新;力求个性者,即在学习传统的同时敢于逾越,敢于打破取材、构图、敷色等方面固定的绘画语言,不拘泥于旧法陈习,努力结合当代艺术审美,从自己大量写生体验的积累中撷取现实创作素材,精当取舍,准确构图,力求创造出合乎时代审美要求的全新样式,使每一个画面都能表达出新颖的审美情愫,从而形成独见精神的个性风格。在这方面,李建民的确跨出了艰难的一步,也取得了成功。

  李建民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无疑是他用辛勤汗水换来的。除过必须的技法训练外,更重要的是艺术情感的培育和审美思想的修炼,正如他自己所说:“每当我徜徉在草原戈壁、农田地埂、密林花圃、山峁石岩写生,都能产生一种兴奋、一种感动,心绪饱满,激情荡漾,都能把大自然的风物与描绘心境融合在一起……”他一直在不断地学习和研究,并借鉴其他艺术不断升华,激发自己的创作灵感、艺术追求、审美理想,进而获得技法之外的诸多营养,而他敢于打破前贤固有画法、画理的胆量,也正是在思想升华的过程中逐渐产生和提升的。

  绘画是一门需要用精力去不断研习的艺术。通向艺术佳境的道路不止一条,但不断地从先贤笔下获得精神,在历代画作中吸收营养,无疑是不可或缺的选择。客观地说,李建民的绘画创作无疑是成功的,但也瑕不掩瑜,比如题款字就写得很弱。我有个似显偏颇的认识:中国画的基础是书法,而不是西画要求的素描。看看明清时代前贤们作品的题款,尤其是工笔画作品,常见“某某写”(而不是“某某画”),或记或诗,或释或究,题款字大都写得十分工整漂亮,他们不仅是大画家,也是大书法家。李建民并非不谙此理,只希望他能加强书法的研习,努力补上这门课,走好自己的艺术之路。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论坛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如何回报帮助你解决问题的坛友,好办法就是点击帖子下方的评分按钮给对方加【金币】不会扣除自己的积分,做一个热心并受欢迎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需要先绑定手机号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侵权投诉|广告报价|手机版|小黑屋|西部数码代理|飘仙建站论坛 ( 豫ICP备2022021143号-1 )

GMT+8, 2024-6-1 08:27 , Processed in 0.042487 second(s), 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