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吸入制剂系指通过特定的装置将药物以雾状形式传输至呼吸道和/或肺部以发挥局部或全身作用的制剂。吸入给药途径由于能够直接将药物输送到肺部或中枢神经系统进行局部和全身治疗,药代动力学检测因而在当今的研究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各种慢性疾病常规治疗存在局限性,人们越来越重视开发靶向给药系统。吸入制剂根据给药部位的不同可分为鼻腔吸入给药和肺部吸入给药。
鼻腔吸入给药是一种非侵入性给药途径,有效药物成分可发挥局部、全身和中枢神经系统(CNS)的作用。药物通过鼻黏膜吸收后,可获得比口服给药更好的生物利用度,发挥全身治疗作用,如甾体激素类、镇痛药以及抗病毒药物等。有的鼻腔吸入制剂还可以发挥局部作用,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等疾病。另外CNS靶向药物可以从鼻腔吸入,通过嗅神经和三叉神经直接吸收,绕过血脑屏障(BBB)和血脑脊液屏障(B-CSF-B),从而到达脑实质[1],治疗如AD等神经系统疾病。鼻腔吸入给药已成为一种很有前途的脑给药方法。
与口服或静脉给药相比,鼻腔给药具有其无创性、自我给药、较短的起效时间和较高的生物利用度等优点。
肺部吸入给药是一种无创、快速、有效的局部和系统给药途径。由于肺有很大的表面积和丰富的血管系统,能避免肝首过效应,具有酶活性较低、上皮屏障较薄及膜通透性高等优点,已成为蛋白质多肽类药物重要的非注射给药途径。越来越多的药物被制成肺部吸入制剂,应用于各种疾病,如:哮喘、支气管炎、肺炎、肺结核、肺部感染、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囊肿型纤维化、胸膜积液、糖尿病等。
随着我国药物研发水平逐渐与国际接轨,吸入制剂仿制药和创新药的研发均快速崛起。由于吸入制剂的特殊性,药物的吸收与呼吸器官的生理结构、药物理化性质、吸入装置息息相关,使得吸入制剂表现出独特的药代动力学特点。而且该类制剂主要是通过局部给药发挥疗效,且治疗剂量下通常并不引起全身作用,系统暴露量低。此外,大多数吸入制剂产品复杂,给药过程中受试者依从性、给药手法以及吸入与给药的配合、处方和装置的结合均增加了生物等效性(bioequivalence,BE)建立的复杂性,使其生物分析面临了巨大的挑战。因此,有必要了解吸入制剂的药代动力学和生物分析。
本文将从鼻腔、肺部主要解剖结构及基本特性点、药物在鼻腔/肺部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FDA批准的吸入制剂以及生物分析实例等几个方面进行简述,以期阐明吸入制剂的药代动力学和生物分析特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