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2-6-29 19:58: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广西–柳州–鱼峰区
起初,人工生产的抗体是鼠源的,换句话说,这种方式生产的抗体对人而言是异种蛋白质。
如果作为诊断试剂,问题不大,只要保证抗体的特异性和灵敏性就行。但如果把抗体开发成药物,从理论上讲,异种蛋白可能引起免疫排斥反应或者超敏反应,要么导致疗效逐渐降低,要么导致突然而来的生命危险。

全人源化抗体的优点可以消除免疫排斥反应或超敏反应,所以是抗体研发的流行趋势。
但是,不能因为某款抗体是全人源化抗体,就说它是一款好药;也不能因为某款抗体不是全人源化抗体,就说它不是一款好药,否则的话,开发赫赛汀和安维汀的基因泰克要哭晕在厕所里。
抗体药物好不好,要综合判断它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全人源化只是在安全性上加分而已。
因此,很容易理解,全人源化抗体在自身免疫疾病领域会具有较大优势。这是因为自身免疫疾病的治疗需要长期用药,所以对药物的安全性要求比较高,同时,不能为了治疗自身免疫疾病而把自身免疫功能完全压制,所以要求药效温和适度。
以修美乐为例,它之所以是首款全人源化抗体,有成功的偶然性,也有成功的历史必然性。
一方面它阻断TNF与其受体结合即可发挥满意疗效,另一方面安全性也比较好,所以,它可以长期治疗多种自身免疫疾病,并成为迄今最畅销的药物。尽管靶点不同,目前热销的司库奇尤单抗和乌司奴单抗也都是类似道理。
但是,全人源化抗体在肿瘤领域未必总是具有显著优势。这是因为大多数肿瘤毕竟致死率太高了,所以抗肿瘤药物的疗效显著比安全低毒重要。
基因泰克开发赫赛汀和安维汀时,还没有成熟的全人源化抗体平台,我们就拿K药和O药来做比较。
K药不是全人源化抗体,O药是在HuMab平台上筛选出来的全人源化抗体,又有诺贝奖获得者的光芒加持,但K药却后来居上,迄今在PD-1(L1)单抗中独领**。
再以帕尼单抗(panitumumab)为例,它虽然是第一个来自转基因小鼠的全人源抗体,但上市后的表现不佳,在结肠癌适应症上一直追不上人-鼠嵌合的西妥昔单抗。K药和西妥昔单抗的胜出或许各有原因,但必定不是全人源化的缘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