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命的长河奔流不止,匆匆流过,但当我们驻足回望,每个人或许都能回忆起学生时代那个站在三尺讲台上的人,那就是我们的老师。我们会发现,教师往往在无形中照亮着我们前进的方向。而担任教师角色中的他们,为何做出为师者的选择,又想用自己的力量照亮什么呢?我们带着这个问题,采访到了惠立这所上海民办双语学校小学部的谢瑾老师。
谢瑾老师目前担任上海惠立小学部副校长,她自创校起便加入上海惠立学校。今年是她在惠立的第五年。从加入之初担任教研组长,还是现在的小学部副校长,谢瑾老师收获的不仅仅是职业上的进阶,而更多的是与一群志同道合的教育伙伴向着同一个方向前行的使命感。说起选择惠立的理由,无论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使命,还是惠立这所上海民办双语学校给予她的专业发展,还是志同道合的同行,都浓缩在这五年,发生在惠立。
惠立创校至今五年,时间上,惠立这所上海民办双语学校尚是一所年轻的学校。然而对于谢瑾老师来说,“新”对于小学部的教师团队来说,是机遇亦是挑战,他们可以仰望星空,但同时也需向下扎根。“建校之初,我们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做由中西文化精华所融合的优质教育。而一所学校,最宝贵的财富就是学生,因此有质量的教育是需要深入了解每一个选择惠立的孩子。
我们的学生来自不同的背景,每个人身上都有不同的'故事',如何呵护学生的独特?如何将支持给到有需要的孩子?如何激励学有余力的孩子不断突破?—— 我们需要新的理念,新的课程,新的设计。”
新,并非来源于闭门造车式的凭空构造。五年以来,惠立这所上海浦东新区双语学校的课程创新来源于所有学科老师基于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对于授课的反思与精进,并与其他学科的联动合作。因此,惠立的课程创新首先回答了两个问题:
● 大环境变化之下的根本趋势和核心目标是什么?
● 从孩子的个体差异性和一生的成长路径看,他最需要什么样的支持?
今年,惠立这所上海浦东新区双语学校孕育多年的课程模型——探究式学习模型,在这样的思考下逐渐在小学部的各个学科授课中,从构思到成形至成熟。探究式学习模型旨在打破学科的界限,通过“引、知、辩、探、悟、行”六个步骤,打破线性的学习模式,让学生们在保持对世界的好奇的同时,与真实的世界发生连接,看清楚自己在这个系统里的角色,并用自己的行动带来改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