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0-12-21 23:15: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浙江–丽水
如何应对智能建筑中的技术过时问题?
2021广州国际建筑电气技术展览会新展会定于2021年6月9-6月12日在广州·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举行,邀您关注广州国际建筑电气展新资讯:
技术基础设施对当今建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要介意明天的智能建筑,也不能夸大其词。连接性、物联网(IoT)服务及其提供的数据正在改变建筑物的管理和使用方式,推动可持续性和居住者福祉的改善,并有助于最大化建筑物的价值。
但是,尽管在所有这些方面都取得了进展,但实际上,我们只是在旅程的开始时就最大化建筑环境中的技术价值。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技术过时的问题。
现实生活的事实是,即使是今天,最先进的技术也有一天最终会过时。更好、更便宜或更高效的技术即将面世,甚至可能是我们今天甚至没有想到的完全不同的方法。
尽管技术可以迅速发展,但是建筑物的总生命周期是数十年而不是几年。这里有一个适当的比较。在波音747的平均50年生命周期中,它将至少进行六次升级,以适应其电子、通信和其他系统的发展。即使拥有世界上最好的意志,我们能否说我们的建筑物也是如此?
我们想要的建筑物与长期满足需求的能力之间存在根本的脱节。我们该如何克服呢?
建筑技术向建筑标准迁移
当然,挑战在于没有人真正知道我们将在5-10年内谈论什么连通性和室内技术,更不用说50年了。
在747飞机的例子中,飞机是专门为应对这一挑战而设计的。老化技术可以轻松删除并以最小的中断量进行替换-工程师不必知道几年后会出现什么技术,他们只需将升级路径作为设计的一部分即可。
这是我们需要在当今的智能建筑中复制的方法。采用标准化的方法,后续可以进行一系列的局部修补和少量添加,设计具有真正面向未来的基础架构。
最终,随着时间的推移维持智能建筑系统取决于未来制定迁移到新系统的计划。但是我们经常看到项目的设计与建设和运营与维护阶段之间存在脱节。当今的许多建筑物都是在最终用户的投入有限的情况下建造的,结果,它们充斥着技术妥协的机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