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食品冷链物流业发展有了长足进步,成为世界物流大国,但物流效率尤其是冷链物流效率尚未达到较高水平,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未完全发挥。低效率的物流系统不仅增加了全社会的交易成本,也增加了全社会的物流费用,制约了中国产业由大变强、贸易由大变强。
国民经济高效运行要求提升物流绩效。国民经济运行效率取决于人员流、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效率,以及这些“流”的组合效率。要保障中国经济高效运行,需要充分发挥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纽带作用,使生产、流通、消费彼此高效衔接,良性互动发展。经济结构变化、发展方式转变、增长动力转换的“新常态”,要求改变物流运作模式,提升全社会物流绩效。
物流市场运行与发展要求提升物流绩效。近年来,中国物流市场的发展一直保持着良好的态势。铁路、公路、航空、水运、冷链仓储、物流园区等物流基础设施规模迅速扩大,物流技术水平也有明显提升。但与之相应,中国的物流绩效并未有显著提高。着眼未来,中国物流市场规模将保持较快发展,物流市场进一步细分,相应要求物流绩效加快提升。
深入研究中国物流绩效的提升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虽然中国物流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总体效率不高和绩效不佳的问题亟待破解:
中国物流绩效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据相关数据显示每年仅水果、蔬菜等农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就达25%~30%,腐烂损耗的果蔬可满足近两亿人的基本营养需求。
普洛斯经理表示中国的物流成本平均占成品最终成本的比率较高。在发展中国家,各种低效现象导致物流成本显著增高,占成品成本的15%~25%甚至更高。而对中国的制造商而言,物流成本可高达生产成本的30%~40%。
物流供需矛盾突出。中国物流市场供给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需要,粗放式经营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部分传统物流产能过剩,低端物流服务竞争激烈,高水平、定制化、高效率的物流服务严重缺乏。工业企业物流效率不高。随着工业化的纵深,信息化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传统物流转型缓慢的问题突出,电子商务物流发展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在中国经济结构重大调整、发展方式重大转变和大规模全球化的背景下,系统分析影响中国物流绩效的关键因素,提出改善全社会物流绩效的总体思路和途径,是一项意义重大又迫在眉睫的课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