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3-6-28 09: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海淀区
“我们这里马上就要拆迁了,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呢?”集体土地房屋拆迁补偿https://www.zaimingchaiqian.com/news/24300北京在明律师事务所专业拆迁律师为被拆迁人提供房屋拆迁补偿、征地补偿、拆迁补偿、安置补偿、城中村改造、棚户区改造、农村房屋补偿、征收房屋补偿、房屋拆迁补偿、农村宅基地补偿等土地征收动迁律师全方位服务,是一家由专业的拆迁律师和专家组成的全国权威性拆迁律师事务所。400-801-9299!
首次面临拆迁的人,对于拆迁的具体流程,如何操作,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都不是很了解,在这里万典律师为大家详细讲讲拆迁时的五个注意事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01
保留证件
拆迁过程中,需要被征收人出示的证件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房屋所有权证,一定要保管妥善。另外,期间ZF部门也会发布很多拆迁文件,其中比较重要的有房屋征收决定、房屋征收补偿方案,这些文件一般都会张贴在比较显眼的地方,被征收人看到时应在第一时间拍照留存(拍照要清晰,可以一部分一部分地多拍几张,保证公告上的字都可以看清楚)。
除了以上这些之外,还有一些需要被征收人签字的文件,重要的有房屋评估报告、房屋安置补偿协议,这种文件一旦签字就代表你认可上面的内容,所以在签字之前一定要慎重,都搞清楚怎么回事再签字,而且签完后自己手中一定要有原件留存。
我们办理的案件中,有一些当事人手中都没有补偿安置协议的原件,甚至手中复印件上连个章都看不到,这样对被征收人是相当不利的,所以我们签字的文件一定要留有原件。
02
了解流程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如果能够全面了解征地拆迁中的各个流程,那么应对拆迁就会很轻松了。
之前我们的韩峰律师在《关于土地征收、房屋拆迁,必知法律关键点及法定流程》一文中,针对谁有权利征地拆迁、基于什么样的目的才可以征收拆迁、依法应当按照什么样的程序征收拆迁、依法应当按照什么标准补偿这四个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各位有时间可点击链接进行了解,这里就不再阐述,仅将韩峰律师总结的涉及集体土地征收法定程序与涉及国有土地法定程序图列出来供各位参考。
1、集体土地征收、房屋拆迁法定程序简图
2、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法定程序简图
03
不懂就问
了解征收拆迁流程之后,接下来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房屋拆迁涉及的法律程序复杂,里面的具体问题也有很多,补偿标准怎样才合理、补偿安置协议应该怎么签订、是不是符合先补偿后搬迁的原则、想要获得合理补偿的话应该采取怎样的法律措施、如果遇到强拆又该怎么办……
面对这些具体问题,很多被征收人不懂也不问。
但即便是律师,在办理拆迁案件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麻烦、问题,如果一遇到问题就逃避,事情就无法解决了,所以律师之间也会经常交流探讨,查阅资料。
而对法律知识不是很了解的被征收人,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也不咨询,征收方说什么就是什么,这样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态度,是很难得到合理的补偿的。
所以,不懂就问。
其实咨询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麻烦,说白了就是打个电话的事情。一个电话就可以解决很多问题,除了几毛钱的话费之外,又不需要别的费用。所以说,被征收人如果在征地拆迁过程中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不要害怕,可以随时拨打我们的咨询热线进行了解(联系方式见文章末尾),要明白,有时候一个简单的电话,都可以解决燃眉之急。
04
理性对待
诚然,拆迁补偿款对于大部分被征收人而言是一辈子最重要的财富,所以当面对拆迁时情绪有所激动也是在所难免,尤其是当协商时对方给出的价格远远没有达到心中预期的价格时,很对被征收人都会义愤填胸,甚至对征收方恶语相向,拳脚相加。要知道,这样做只会让双方矛盾激烈化,解决不了任何的实质性问题。
所以说当遇到拆迁时我们要保持理性,对于评估人员的现场评估要积极配合,并进行监督。在协商时做到心中有数,把自己的房子的价值计算好,把相关法律掌握好,如果对方诚心协商的话便协商解决,如果征收方将价格压得太低我们也可以拿法律说话。
05
及时报警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虽然在自由面前,我们可以抛头颅,洒热血,但面对拆迁就没有这个必要了,房子再贵也不能和人身安全相提并论。
这也是我们经常讲到的,如果命都没了,你要房子给谁住,所以面对拆迁时,一定要保证人身安全,如果对方强拆的话要及时报警。
虽然我们也经常看到有人留言,说什么报警没用,报了也没人来。但我们还是那句话:报不报警是你的事,来不来是他们的事。只要你报警了,留有报警记录就可以,到时候如果警方不出警完全可以追究其法律责任,所以面对强拆一定要及时报警。
房屋拆迁对很多人而言都是人生中的大事,我们这里不可能一篇文章就解决了所有拆迁中的问题,毕竟每个地方情况不同,房屋土地价值差别也很大,所以被征收人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难以解决的问题,还是要多想多问,抽时间看看法律法规,打个咨询热线,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举报/反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