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印迹法概念

1.探针 用化学方法将有识别能力的物质(如抗原、激素、核酸等)和酶(如辣根过氧化物酶)或核素(如3H、35S、32P),或荧光物质(如异硫氰荧光素、地高辛等)结合成的复合物称作探针。
2.固相载体 即用于吸附生命大分子物质的固体材料。这类材料有硝酸纤维素(nitrocellulose,NC)膜,尼龙膜(nylon- membranes,NDM),重氮苄氧甲基(yloxymethyl,DBM)膜和重氮苄硫醚(diazophenylthiaether,DPT)纸等。最常用的是孔径为0.45/lm的NC膜,因为它成本低廉,结合力强,背景较清晰。而对于检测核酸和酸性蛋白质来说,理想载体是带正电的尼龙膜,它与负电荷物质结合力很强,操作亦简单。但因
为其与负离子型染料也易结合,背景值高,故使用受到一些限制。
3.封阻 用一种与待测物不反应的物质(如蛋白质、核酸、吐温20等)封阻载体印迹区域以外的剩余吸附位点,使探针与印迹物反应,且不吸附到载体上,此过程称为封阻,从而使印迹结果背景干净,印迹的斑点或谱带更为清晰。
4.印迹 把经过凝胶电泳后的组分,通过吸附或电泳方法转移或者以直接点样方式吸附到固相载体上,此过程称电泳印迹,或称点印迹。
5.放射自显影 将含放射性核素的复合物置X线感光胶片上压片,当放射性核素电离辐射时,胶片上会发生化学“感光”作用,随后经显影,定影,即可呈现出斑点或谱带,此法较灵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