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1-12-28 18:00: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浙江–温州–平阳县
中央美术学院丘挺 事件:中国画主张在似与不似之间,所以一幅画包括两部分:一个是具象部分,即所谓“似”。摄取形象,令观者看懂所描写者为何物;另外一个是抽象部分,即除去具象部分以外,其他一切,都包括在抽象部分范围之内。即所谓“气韵”。是一幅作品完成后的整体效果、气势等等。以上种种,首先要生动,即要有生气,以及灵动的感觉。中国画应和书法一样,点画要能独立存在,画上一点画,除了为形象之外,要有独立存在的价值。
气韵之高下,大部分是通过点画显示出来的。点画用笔必须活,如书法讲求一波三折,以及龙飞凤舞、高空坠石、渴骥奔泉等等,简言之,也不外一个活字,都是要达到生动的境界。所以不仅仅其中气势要有动感,即如韵味、品格、气质等等,也无不要有生命力。有生而有动,有动而后不呆板,而后有高格调、好韵味。所以不是先有气韵而后生动,而是先生动而后气韵出焉。所以有人认为有了气韵,再论生动与否,这样本末倒置是错误的。实则天下没有不生动的气韵,有了气韵,一定生动;生动的对面是死板,既是死板,哪里还有高格调、好韵味?更说不上有气势了。
画要有生动势或流动感,也即要有生气,这样开创了一个面目。即使如以前论画,主张贵有静味。但我们知道静不是死,静和动是内涵和外拓的两个方面,都要有生机,死了也就一切都完了。
我们看一幅画,拿第一个标准去衡量,看它的构皴法是否壮健,气象是否高华,有没有矫揉造作之处,来龙去脉,是否交待清楚,健壮而不粗犷,细密而不纤弱。第二个标准看它的笔墨风格不同于古人或并世的作者,又能在自己的独特风格中,多有变异,摒去陈规旧套,自创新貌。而在新貌之中,却又笔笔有来历,千变万化,使人猜测不到,捉摸不清,寻不到规律,但自有规律在。第三个标准要有韵味。一幅画打开,第一眼就有一种艺术的魅力,能抓住人,往下看,使人玩味无穷。看过之后,印入脑海,不能即忘,而且还想看第二遍。
自古以来,中国画中“气韵生动”四字,众说纷纭,解释不易,一时也说不清。我认为先要搞清“气韵”的概念,即何为“气韵”。我认为在一图之中,除去具象之外,其余即属于气韵范围。这个气韵从何而来,全要靠你在用笔上面、积点线之总和,形成一图之气韵,如果点线不美,则气韵不生。所以不是每一图成,都有气韵。
优美的点、线,不论其用笔、用墨,一定是力内满,精神外露,纯任自然,毫不造作,流行顿止,生意具足,自是由生动而气韵,所以既有气韵,一定生动,世上决无不生动的气韵,也就是说点线生动了,才能有气韵。换句话说,先要生动,然后气韵自会随之而来。
有人认为,先有气韵,后有生动,这是解说画之好坏,气韵是关键性的,有些画画得很像,但气韵不高,就抓不住人,有些画画得不太像,甚至很稚拙,但是韵味无穷,使人久看不厌,究其妙处,全在抽象部分,抽象要顺手自然,发乎性灵,从笔端而来。如果依靠外物,运用特殊技法,终究为第二义,最好要靠笔锋写出,得到抽象的效果,这是从作者的感情流露而出,与借重外物,偶然取巧所得完全不同的。
绘画六法中,第一是气韵生动,但它只是总摄全局之义,是一张画画完之后的第一个总的感觉。
气韵包括气息、神韵、韵味等。这些都是抽象的,统摄着整个画面。一幅画打开,第一眼接触到读者的就是气息和作者为人的气息是一致的。所谓人品既高,画品不得不高,气息就是人品在国画上的反映。
有了好气息就有高格调,伴之而来将是壮健融液的神韵,灵变清和的韵致,谐美高洁的情趣,真气流转,生动活泼,形成一个好面目,让人看到喜欢,容易接近,过后时常想念,这就是一幅成功的作品,达到气韵生动,增强了艺术的魅力,吸引观众在思想上的共鸣,起到向上的作用。
每有问:这画好在哪里?一时很难对答。然而归纳起来,所可看者,不外三点:即看它的气象、笔墨、韵味,这三点达到较高的标准,即使好画,否则就不算好画。
气韵里面,还包括气息。气息近乎品格,每每和作者的人格调和一致。所以古人说:人品既高,画品不得不高。
与古人血战,应该和比我高的来衡量,那末永远不会满足,也就永远在向上。不能和低的比,沾沾自足,早年结壳,要引以为戒。
气韵一词,后世解释不一,颇难说明。予以为:中国画贵在似与不似之间,似乃具象,不似为抽象。一图之中除去具象之外,其余皆在抽象范围之内,易言之,即气韵是也,其要在生动,不生动不足以言气韵,生动而后气韵生焉,大之通幅神采,小之笔墨点拂,虽附丽于物象,而自有独立之价值,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学者得其玄珠,思过半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