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0|回复: 0

[软文] 热点:100道电工考试题(1-100)中级电工理论知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7-7 22:42: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北京市

    1
  

  
    电工是一门技术要求非常强的学科,一般正规电工都需要学习电工理论知识和电工实践知识,并且都要参加考试。进入工作岗位还要取得特种岗位操作证。TN-C系统TN-C-S系统TN-S系统的区别https://www.diangon.com/m105621.html电工学习网(电工论坛)是国内专业提供电工技术,电子技术,电工基础知识,电气控制,智能化,楼宇自控,工控自动化等技术知识交流为一体提高技能和普及用电常识的网站。
  
    不论你参加电工资格证的考试还是参加电工操作证的考试。都要过理论关,就是电工基本知识的学习。
  
    下面是100道电工基础考试题,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看这些知识,您都会吗?
  
    1  在表示正弦交流电的解析式i=Imsin(ωt+φ)中,φ表示( C )。
  
    fA)频率    (B)相位    (C)初相角    (D)相位差
  
    2  u=Umsin(ωt+φ)是正弦交流电压瞬时值的表达式,其中Um表示( A )。
  
    (A)最大值    (B)有效值    (C)频率    (D)初相角
  
    3  已知正弦交流电电流为i=100Πsin(100∏t+φ),则该电流的有效值为( C )。
  
    (A)70.7    (B)100    (C)70.7Π    (D)100Π
  
    4  正弦交流电流的波形图描绘的是电流的大小和方向随(  D  )变化的曲线。
  
    (A)电压    (B)电动势    (C)频率    (D)时间
  
    5  在正弦交流电的波形图上,如果两个正弦交流电反相,这两个正弦交流电的相位差是(  A  )。
  
    (A)Π    (B)2Π    (C)Π/2    (D)一Π/2
  
    6  如图所示为正弦交流电流的波形图,其初相角为( B )。
  
    (A)0    (B)-Π/2    (C)  Π/2    (D)(3/2)Π
  
    7  如图所示为正弦交流电压波形图,则该电压的有效值为( B )v。
  
    (A)200    (B)141.4    (C)0.28    (D)0.14
  
    8  正弦矢量在纵坐标轴上的投影,表示该正弦量的( C )。
  
    (A)有效值  (B)最大值    (C)瞬时值  (D)最小值
  
    9  用旋转相量法表示一正弦交流电时,相量的长度与正弦量的( A )成比例。
  
    (A)有效值(B)相位角  (C)频率  (D)瞬时值、
  
    10 一个正弦量可以准确地用一个( C )矢量表示。
  
    (A)正弦    (B)平行四边形  (C)旋转  (D)夹角
  
    11 变压器的铭牌容量是用( D )功率表示的。
  
    (A)有功    (B)无功    (C)额定  (D)视在
  
    12 一台额定容量为100kVA的变压器,其额定视在功率应该( A )。
  
    (A)等于100kVA(B)大于100kVA(C)小于100kVA(D)等于√2倍
  
    13 关于视在功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视在功率是指交流电路中电源提供的总功率
  
    (B)视在功率既包括有功功率又包含无功功率
  
    (C)视在功率的单位是伏安
  
    (D)视在功率是有功功率与功率因数的比值
  
    14 关于在电流电路中有功功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有功功率是电路中用在发热和做功时所消耗的功率
  
    (B)有功功率的大小为瞬时功率对时间的平均值
  
    (C)有功功率是一段时间内电源力所做的功
  
    (D)有功功率是一个周期内电压与电流乘积的平均值
  
    15 一台30kW的电动机,其输入有功功率应该( D )。
  
    (A)等于30kW  (B)大于30kW  (C)小于30kW  (D)不确定
  
    16 在交流电路中关于有功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每一瞬间电压与电流的乘积
  
    (B)一个周期内电压与电流乘积的平均值
  
    (C)一个周期内电压与电流乘积的最大值
  
    (D)一个周期内电压与电流乘积的√2倍
  
    17 在具有电容的交流电路中关于无功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单位时间所储存的电能
  
    (B)单位时间放出的热量
  
    (C)单位时间里所做的功
  
    (D)单位时间内与电源交换的电能
  
    18 并联电容器标注的额定容量表示( C )。
  
    (A)视在功率(B)电容量(C)无功功率(D)有功功率
  
    19 三相对称电路中,无功功率、有功功率 ,视在功率应满足( D )关系。
  
    (A)S=P+Q    (B)S=P·Q  (C)S=√(P+Q) (D)S^2=P^2+Q^2
  
    20 电能的常用单位是( D )。
  
    (A)W    (B)kw (C)MW    (D)kWh
  
    21 关于电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单位时间内电源力所做的功
  
    (B)一段时间内电源力所做的功
  
    (C)单位时间内电源力所做的功的√2倍
  
    (D)一段时间内电源力所做的功的l/√2
  
    22 电功率的单位用( A )表示。
  
    (A)瓦特    (B)焦耳    (C)千瓦时    (D)伏安
  
    23 电能与电功率之间存在的关系是( C ).
  
    (A)P=W*t   (B)P=U*I  (c)W=P*t    (D)W=P/t
  
    24 关于电能的描述,正确的是( C )。
  
    (A)单位时间内电源力所做的功
  
    fB)电源力在一个周期内所做的功的平均值
  
    fC)一段时间内电源力所做的功
  
    (D)一段时间内电源力所做的功的平均值
  
    25 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可以制成的电器有( A )。
  
    (A)白炽灯  (B)电动机  (C)变压器  (D)电缆
  
    26 由电引起的火灾是由于电流的( C )效应造成的。
  
    (A)物理    (B)化学    (C)热    (D)涡流
  
    27 交流电的功率因数在数值上应等于( B )。
  
    (A)有功电流/无功电流    (B)有功功率/视在功率
  
    (C)无功功率/有功功率    (D)视在功率/无功功率
  
    28 关于功率因数的说法,( A )是正确的。
  
    (A)功率因数与力率是一回事    (B)功率因数和设备利用率是一回事
  
    (C)功率因数和设备效率是一回事  (D)功率因数即负载率
  
    29 三相电路中,每相头尾之间的电压叫( A )。
  
    (A)相电压  (B)线电压  (C)端电压  (D)电势
  
    30 在有中性点的电源供电系统中,相电压指的是( B )的电压。
  
    (A)相线对地    (B)相线对中性点
  
    (C)相线对相线    (D)中性线对地
  
    3l 三相四线制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当一相接地时,中性线对地的电压等于( B )。
  
    (A)零    (B)相电压  (C)线电压  (D)√3倍相电压
  
    32 三相电路中,相与相之间的电压叫( B )。
  
    (A)相电压  (B)线电压  (C)端电压  (D)电势
  
    33 在三相四线制中性点接地供电系统,线电压指(  A  )电压。
  
    (A)相线之问 (B)零对地间 (C)相线对零线间 (D)相线对地间
  
    34 在中性点不接地电力系统中,当一相出现接地故障时,其他相线对接地点的电
  
    压为(  B  )。
  
    (A)相电压  (B)线电压  (C)零    (D)线电压/√3
  
    35 关于相电流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 D )的电流。
  
    (A)每相头尾之间    (B)相与相之间
  
    (c)流过各相端线    (D)流过每相_电源或负载
  
    36 三相电路中,流过( A )的电流叫相电流。
  
    (A)每相负载  (B)相与相之间  (C)各相线  (D)电路
  
    37 三相电路中,流过每相电源的电流为( B )电流。
  
    (A)线    (B)相    (C)√3相  (D)√3线
  
    38 三相电路中,流过各相端线的电流为( B  )电流。
  
    (A)相    (B)线    (C)端    (D)√3线
  
    39 线电流是( c  )的电流。
  
    (A)流过每相电源(B)流过每相负载
  
    (C)流过各相线    (D)流过中性线
  
    40 三相电路中,流过( D  )的电流叫线电流。
  
    (A)每相电源  (B)每相负载  (C)中性线  (D)各相线
  
    41 变压器和互感器的中性点接地属于( D  )。
  
    (A)接零    (B)保护接地  (C)重复接地(D)工作接地
  
    42 电动机、变压器外壳的接地属于( C  )。
  
    (A)接零    (B)工作接地  (C)保护接地(D)重复接地
  
    43 接零的目的是为了( D  )。
  
    (A)电气设备的正常工作(B)防静电(C)防雷击(D)人身和设备安全
  
    44 将电气设备和用电装置的金属外壳与( C  )相接叫做接零。
  
    (A)接地装置  (B)导线    (C)系统零线(D)大地
  
    45 保护接地用于中性点( B  )供电运行方式。
  
    (A)直接接地  (B)不接地  (C)经电阻接地(D)电感线圈接地
  
    46 保护接地是指电网的中性点( B  )。
  
    (A)接地且设备外壳接地  (B)不接地,设备外壳接地
  
    (C)接地,设备外壳接零    (D)不接地,设备外壳接零
  
    47 保护接零是指( C  )。
  
    (A)负载中性点接零线    (B)负载中性点及外壳都接中性线
  
    (C)低压电网电源的中性点接地,电气设备外壳和中性点连接
  
    (D)电源的中性点不接地而外壳接地
  
    48 电气设备外壳保护接零适用于( C  )运行方式。
  
    (A)中性点不接地(B)无中性线  (C)中性点直接接地(D)小电流接地
  
    49 纯电感电路的感抗为( B ).
  
    (A)L    (B)w(欧米伽) L    (C)1/w(欧米伽)L    (D)1/L
  
    50 在纯电感电路中,自感电动势与电流相位关系是(A)
  
    (A)滞后90度。  (B)超前电流90度。  (C)同相位(D)反相位
  
    5l 在纯电感电路中,外加电压与电流在相位上的关系为(B)。
  
    (A)滞后90。  (B)超前90。  (C)同相位  (D)反相位
  
    52 纯电容电路的容抗为(D)。
  
    (A)C    (B)1/C    (C)W(欧米伽)C    (D)1/W(欧米伽)C
  
    53 在容性电路中,电压比电流的相位差(A)。
  
    (A)等于90。    (B)小于90。    (C)大于90。    (D)为零
  
    54 纯电容电路的平均功率等于( D )。
  
    (A)瞬时值    (B)有效值    (C)有效值    (D)零
  
    55 三相电源绕组末端短接在一起的接法为( B )。
  
    (A)角形    (B)星形    (C)短接形    (D)对称形
  
    56 将三相负载分别接于三相电源的两相线之间的连接方法为( C  )。
  
    (A)星形    (B)并联形    (C)三角形    (D)串联形
  
    57 将三相绕组的末端连在一起,从始端分别引出导线,这就是(  A  )连接。
  
    (A)星形    (B)三角形一    (C)星一三角形(D)开口三角形
  
    58 在星形连接中,线电流与相电流有效值的关系为( B  )。
  
    (A)线电流大于相电流    (B)线电流等手相电流
  
    (C)相电流大于线电流    (D)相位差为90°。
  
    59 在星形连接时,相电压与线电压的关系是( B  )。
  
    (A)线电压等于相电压    (B)线电压大于相电压
  
    (C)相电压大于线电压    (D)相位差为90°
  
    60 在三角形连接中,相电流与线电流的关系为( C )。
  
    (A)相电流等于线电流    (B)相电流大于线电流
  
    (C)线电流大于相电流    (D)相位差为90°
  
    6l 在三角形连接中,线电压与相电压的关系为( B  )。
  
    (A)线电压大于相电压    (B)线电压等于相电压
  
    (C)相电压大于线电压    (D)相位差为90°
  
    62 在三角形连接中,如果有一相绕组接反,将会产生的后果是( D )。
  
    (A)总电势为零  (B)总电势减小  (C)阻抗增大  (D)产生环流
  
    63 在电机△接线的电力拖动控制系统中,其线电流与相电流的相位关系为( C  )。
  
    (A)相位差为零    (B)线电流超前30°
  
    (C)线电流滞后30°    (D)线电流超前60°
  
    64 负载作星形连接的三相电路中,通过中性点的电流等于( D )。
  
    (A)零    (B)各相负载电流的代数和
  
    (C)三倍相电流    (D)各相负载电流的相量和
  
    65 我国规定的电力系统中性点运行方式有( C )种。
  
    (A)五    (B)四    (C)三    (D)二
  
    66 我国电力系统中性点的主要运行方式有:中性点直接接地、中性点经消弧线圈
  
    接地和( D )。
  
    (A)中性点经电容接地    (B)中性点经电阻接地
  
    (C)中性点经电抗线圈接地    (D)不接地
  
    67 电源相序的排列方法中,(A)是正相序。
  
    (A)ABC    (B)ACB    (C)BAC    (D)CBA
  
    68 关于相序的说法正确的是(C)。
  
    (A)周期出现的次序    (B)相序就是相位
  
    (C)三相电动势或电流最大值出现的次序
  
    (D)互差120°角的电流的次序
  
    69 交流电的相位反映了正弦量的变化过程,该相位指的是变化着的( D )。
  
    (A)电动势  (B)电流    (C)相位差  (D)电角度
  
    70 发电机与系统并网的条件参数包括:电压、频率和( A )。
  
    (A)相位    (B)相序    (C)电流    (D)周期
  
    71 异步电动机空载时的效率是( A  )。
  
    (A)0  (B)25~30%(C)铭牌效率的50%(D)空载电流与额定电源之比
  
    72 有关设备效率表征意义的说法,较完善的是( A  ).
  
    (A)表征能量在转变或传递的程度  (B)表征设备出力的程度
  
    (C)表征输入功率的效率    (D)表征输入功率的利用程度
  
    73 已知发电机的有功功率P和无功功率Q,计算视在功率S,正确的公式为    ( D )
  
    (A)S=P+Q  (B)S=p^2+Q^2  (C)S=√3(UI)  (D)√(P^2+Q^2)
  
    74 三相电力变压器的容量是指( C )。
  
    (A)三相输出有功功率的总和(B)一相输出的有功功率
  
    (C)三相输出的视在功率的总(D)一相输出的视在功率
  
    75 运行的Y接三相发电机输出端相电压为250V,输出端的电流各为400A,则该发电机视在功率为( C  )kVA。
  
    (A)100  (B)173  (C)300  (D)519
  
    76 三相负载对称时,三相视在功率等于一相视在功率的( C )倍。
  
    (A)√2    (B)√3    (C)3    (D)1
  
    77 若正弦交流电压和电流的最大值分别是Um和Im,则视在功率的表达式为( A )
  
    (A)Um*Im/2  (B)Um*Im/√2    (C)√2Um*Im    (D)2Um*Im
  
    78 相同线电压下,负载作三角形连接时的有功功率是星形连接时有功功   率的( C )倍。
  
    (A)√3    (B)1/√3    (C)3    (D)1
  
    79 对称的三相电路中,有功功率为( A )。
  
    (A)P=√3U线*I线*cos fi    (B)P=√3U相*I相*cos fi
  
    (C)P=√3U线*I线*sin fi    (D)P=√3U相*I相*sin fi
  
    80 三相负载不对称的电路中,有功功率为( D )。
  
    (A)P=3U相*I相*cos fi    (B)P=3U线*I线*COS fi
  
    (C)P=√3U线*I线*COS fi    (D)P=PA+PB+Pc
  
    8l 对称的三相电路中,无功功率为( C )。
  
    (A)Q=3U相*I相*COS fi  (B)Q=3U线*I线*COS fi
  
    (C)Q=3U相*I相*sin fi  (D)Q=3U线*I线*sin fi
  
    82 确定电动机补偿电容的无功容量,常用(  D  )。
  
    (A)Qc=√3U线*I线*sin fi  (B)Qc=3U相*I空*sin fi
  
    (C)Q=√(S^2-p^2)    (D)Qc=√3U线*I空(电动机空载电流)
  
    83 电能的常用单位有kwh和J,其换算关系是1kwh等于( D )。
  
    (A)360    (B)3600    (C)360000  (D)3600000
  
    84 已知电压有效值和用电时I训,计算电阻消耗的电能公式为(  D  )。
  
    (A)W=UIt  (B)W=I^2Rt  (C)W=P·t  (D)W=(U^2/R)t
  
    85 电功率常用的单位是“瓦特”,过去还用另一种单位“马力”表示,  “瓦特”与“马力”的换算关系为1马力等于( D )瓦。
  
    (A)0.24    (B)0.736    (C)360    (D)736
  
    86 负载功率是指电能转变为其它形式的能量的速率,即( B )。
  
    (A)P=EIt/t=EI  (B)P=UIt/t=UI=I^2R=U^2/R    (C)P=W/t     (D)P=A/t
  
    87 在负载为三角形连接的电路中,线电压与相电压的关系为( A )。
  
    (A)U线=U相  .(B)U线=√3U相    (C)U线=U相/√3    (D)U线=3U相
  
    88 在负载为星形连接的电路中,线电压与相电压的关系为( B )。
  
    (A)U线=U相    (B)U线=√3U相    (C)U线=U相/√3    (D)U线=3U相
  
    89 在负载星接的电路中,线电流与相电流满足( A )关系。
  
    (A)I线=I相    (B)I线=√3I相    (C)I线=I相/√3    (D)I线=3I相
  
    90 具有I线=√3I相关系的电路为( C )。
  
    (A)电源星接  (B)电源三角形连接  (C)负载三角形连接  (D)负载星接
  
    9l 阻值分别为rl、r2、r3的三个电阻构成的电路,等效电阻为R总=rl+r2*r3/(r2+r3),那么该电路连接形式为( D )。
  
    (A)串联  (B)r1和r2并联再和r3串联
  
    (C)并联  (D)r2和r3并联再和r1串联
  
    92 两电阻并联,各支路电流分配情况为(  C )。
  
    (A)两支路的电流相等
  
    (B)总电流是按电阻值的正比分配在两个电阻上的
  
    (C)电阻小的支路分得的电流大
  
    (D)电阻小的支路分得的电流小
  
    93 正弦交流电的有效值等于最大值的( C )倍。
  
    (A)√2    (B)O.637  (C)O.707  (D)1/√3
  
    94 在正弦交流电阻电路中,正确反映电流、电压之问关系的表达式是(  A  )。
  
    (A)I=U/R  (B)i=V/R  (C)i=u/R    (D)I=Um/R
  
    95 在理想电感元件的正弦交流电路中,正确反映电流、电压关系的表达式是( C )。
  
    (A)i=u/XL    (B)i=u/ωL    (C)I=U/ωL    (D)I=Um/ωL
  
    96 纯电阻交流电路中,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关系是(  C )。
  
    (A)I超前U90°    fB)I滞后U90°
  
    (C)I与U相位一致    (D)I与U相位差l80°
  
    97 在并联谐振电路中,电路总电流达到( C )时,电路总阻抗达到( C )。
  
    (A)最大,最大  (B)最小,最大(C)最小,等于0(D)最大,等于0
  
    98 在R、L、C串联的正弦电路中,端电压和电流同相时,参数L、C与角频率ω的关系为( B )。
  
    (A)ωL^2C^2=1  (B)ω^2LC=1   (C)ωLC=I    fD)ω^2L^2C^2=1
  
    99 R、L、c串联的正弦交流电路的谐振频率f为( C )。
  
    (A)2πLC    (B)2π(√LC)  (C)1/(2π√LC)  (D)1/(2πLC)
  
    100在正弦交流电路计算中,正确的是( D )。
  
    (A)w=T/2p    (B)f=1/T=2p/w  (c)I最大=I有效/*2   (D)E平均=2/pE最大
  
    举报/反馈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论坛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如何回报帮助你解决问题的坛友,好办法就是点击帖子下方的评分按钮给对方加【金币】不会扣除自己的积分,做一个热心并受欢迎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需要先绑定手机号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侵权投诉|广告报价|手机版|小黑屋|西部数码代理|飘仙建站论坛 ( 豫ICP备2022021143号-1 )

GMT+8, 2024-6-11 20:36 , Processed in 0.167551 second(s), 1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