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银行躺着赚钱的时代过去了,客户脱媒趋势日益明显,跨界竞争也愈发激烈,传统业务模式陷入增长瓶颈、营收增长乏力、Roe持续下滑……国内银行都在寻找的「第二增长曲线」。
“开放银行”概念在国内升温,作为银行整体转型的关键性变量存在。自2018年下半年以来,先是浦发银行推出APIBank**“开放银行”,之后工商银行、招商银行和建设银行都对外明确释放了打造“开放银行”的信号。
与传统业务模式不同,“开放银行”强调“走出去”,即一种利用开放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技术实现银行与第三方之间数据共享,从而提升客户体验的平台合作模式。借此,把银行的服务植入到客户端、机构端和ZF端,无感融入所有人的生产和生活场景。
但想要做好“开放银行”并不容易。“开放银行”的重点是从需求端(合作方场景)而非供给端(银行既有产品和服务)入手,需要充分洞悉行业和客户,即便对于大型商业银行而言,隔行如隔山,通吃一切产业和生态也是不现实的问题。
同时,根据亿欧智库《2019开放银行与金融科技发展研究报告》,“开放银行”还面临以下挑战:政策和监管不明确导致的合规风险、互联网式架构与集中式架构不一致导致的组织架构变革问题、开放银行商业模式尚未明确的风险、客户隐私及数据安全的保障问题和黑客攻击的技术风险。
多数银行人才队伍、科技能力都存在短板,而建设开放银行体系需要持续不断地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且很难在短期内实现大幅度盈利,自建“开放银行”系统的条件不充分。
对此,一部分银行寻求金融科技公司的配合和支持,搭建相应的系统和平台,完成相应的开发,也有不少银行选择“两步走”,通过与金融科技公司加强业务合作,来融入金融与非金融场景,与开放银行的思路相似。
其中典型是,自2017年以来,我国四大银行先后与BATJ开展了战略合作,巨头之外,商业银行与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也在不断增强。专注于获客与风控的金融科技服务商中腾信致力于为银行融入场景、把用户“请进来”,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
在场景拓展方面,中腾信可根据合作银行要求和特定场景的客群特性给出设计产品及流程建议,同时,依托风控优势及科技手段,运用传统评分模型及机器学习建模,精准识别和防控风险,筛选出优质的客群,助力银行高效获客。最终由银行完成授信、提供资金服务。
通过跨界合作,合作银行打破了现有的服务门槛和壁垒,拓宽了业务边界,可以将金融服务无缝嵌入实体经济的各个领域,在快速拓展客户群的同时,也提升了客户体验。相比自建“开放银行”系统,其接入商业场景的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大幅降低。
“‘开放银行’是一种理念,没有固定的模板,重要的是银行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去合作,结合自身禀赋资源,与外部各种场景、客户、金融科技公司等合作伙伴的联动,形成协同效应,银行把隔墙推开了,我们就有了施展空间。对金融科技企业来说,现在正是服务银行业特别是中小银行的最好时机。”中腾信相关负责人表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