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0-11-19 21:26: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广西–桂林
随着水果种植结构的调整,砀山县黄冠梨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现栽培面积达到 15 万亩。在生产上黄冠梨 60%以上采取套袋栽培,通过套袋可有效地提高果实外观品质,同时降低梨果农残。但套袋果实极易发生多种虫害,如黄粉虫、康氐粉蚧及梨木虱为主的害虫,影响果品质量,致使优级果降低 15%——20%,亩收益减少 1 500 元左右,严重影响果农收益。通过近年多点调查,套袋果虫害程度逐年加重,特斯科因此需引起足够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防治。
梨木虱在砀山地区一般一年发生 5——6 代,其成虫在比较粗壮的树皮缝隙、落叶杂草和土缝中越冬,当气温升至 5 ℃以上,成虫便开始活动,3 月上旬气温升至 15 ℃以上,越冬代成虫开始大量出蜇,3月 15 日前后达到出蜇盛期。在梨花序分离期,第一代若虫即孵化开始 ,开花期则大量孵化 ,在花落80%左右,第一代若虫孵化高峰期到来。梨木虱每代若虫期为 20 天左右。第一代若虫孵化结束后,主要隐藏在芽鳞片内、花簇的基部、未完全展开的嫩叶内,以及蚜虫或梨瘿蚊危害过造成的卷叶内。第二代后多隐藏在叶的背面、新梢的枝轴上、叶腋或芽的基部进行危害,黄冠梨套袋期正是第二代若虫发生期,如套袋前用药不好,若虫极易被套在袋内,若虫即在袋内危害果实,污染果面。
梨木虱在袋外所分泌的黏液渗入袋内而污染果面,形成黑色或褐色的斑点。进入袋内**果实汁液,在被害处形成内圈深褐色、外围浅褐色不同大小的斑点,所分泌黏液在袋内潮湿环境下易形成黑色霉菌,严重污染果面,降低优质果率。
黄粉虫在砀山地区 1 年发生8——10 代,卵在果台枝、老树皮缝隙及翘皮下越冬。梨树开花期孵化为干母若虫,若虫在翘皮下开始刺吸嫩皮汁液。5 月下旬至 6 月上旬部分成虫即转移至嫩枝、果台及果梗上进行繁殖危害,仍有部分在树皮缝内危害,大部分成虫在 6 月中下旬转移到果面、果实的萼洼处开始危害(图 1)。黄粉虫喜欢阴蔽的环境,5—7 月雨量偏大或持续降雨,不利其发生,如天气温暖干燥则有利其发生。黄粉虫最适宜于袋内阴湿环境繁殖和生活,若虫顺着果柄爬到果袋口,寻找空隙进入袋内,在扎口处即危害梨果肩部,继续移动到萼洼处,群集危害。被害处初呈褐色圆形或月牙形小斑点,致使梨果萼部发黑腐烂,然后整个果实腐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