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14|回复: 0

[软文] 基于基于同情而放弃犯罪属于犯罪中止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4-11 21:38: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广西百色市
  在司法实践中,犯罪案件有不同犯罪状态的,如果实施犯罪行为造成危害结果发生的,属于犯罪既遂,如果准备实施犯罪活动的,属于犯罪预备,那么基于基于同情而放弃犯罪是不是属于犯罪中止?武汉加盟合同律师整理相关知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基于基于同情而放弃犯罪属于犯罪中止吗
  犯罪嫌疑人基于同情而放弃犯罪行为的,是属于犯罪中止,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十四条【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二、犯罪中止的认定标准是怎样的
  (一)行为人主观上具有中止犯罪的决意。
  行为人在客观上能够继续犯罪和实现犯罪结果的情况下,自动作出的不继续犯罪或不追求犯罪结果的选择。首先,行为人明确认识到自己能够继续犯罪或实现犯罪结果;其次,中止行为的实施是行为人自动作出的选择;再次,中止犯罪的决意必须是完全的、无条件的、彻底的,不是部分的、有条件的或暂时的。
  中止犯罪的主观原因,有的是惧怕受到刑罚的惩罚;有的是由于他人的劝说而改变了原来的犯罪意图;有的是良心发现,幡然悔悟,改变了自己的犯罪意图;有的则出于对被害人的怜悯,转而防止犯罪结果的出现。犯罪中止的主观原因,不影响犯罪中止的成立。
  (二)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中止犯罪的行为。
  第一,中止行为是停止犯罪的行为,是使正在进行的犯罪中断的行为。第二,中止行为既可以作为的形式实施,也可以不作为的形式实施。第三,中止行为以不发生犯罪结果为成立条件,但这种结果,是行为人主观追求的和行为所必然导致的结果。
  (三)犯罪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而不能发生在犯罪过程之外。
  这里的犯罪过程,包括预备犯罪的过程、实行犯罪的过程与犯罪结果发生的过程。不在这些过程之内实施的行为,不属于犯罪中止行为。
  (四)犯罪中止必须是有效地停止了犯罪行为或者有效地避免了危害结果。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知道,在犯罪的过程中,犯罪嫌疑人基于同情停止了犯罪行为,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如果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论坛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如何回报帮助你解决问题的坛友,好办法就是点击帖子下方的评分按钮给对方加【金币】不会扣除自己的积分,做一个热心并受欢迎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需要先绑定手机号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侵权投诉|广告报价|手机版|小黑屋|西部数码代理|飘仙建站论坛 ( 豫ICP备2022021143号-1 )

GMT+8, 2024-6-2 18:05 , Processed in 0.035706 second(s), 1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