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真正了解 IBM在区块链方面的地位,我们需要了解区块链的定义。所谓区块链,其核心要义就是记录项目和交易数据的不可修改的非中心化账本,通过共识机制实现真实交易。共识机制是指工作量证明机制,通常被称为“挖矿”,在比特币和以太坊等公链中实现。协议链中的共识机制的实现方式是,参与节点提供加密签名,投票表决书面条款。无论哪种类型的链条都没有中央机构参与。 IBMdefinancial的定义抓住了区块链的分布和不可篡改性,但是却忽视了去中心化共识,这就是为什么 Hyperledger Fabric并不需要真正的共识机制。相反,它使用了一个名为 Kafka的“订阅系统”。但是问题在于,只有当参与者实施民主投票机制时,我们才能证明账户信息没有被篡改。区块链的特征是容错机制。IBM的“区块链”与时间戳几乎没有什么不同,除非有一种容错机制。 与此同时, Fabric的体系结构暴露出许多缺点,这些缺点很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举例来说, Fabric在验证者签名的“网络内部”使用公钥加密技术,这一做法的确提供了安全保证,但前提是外部签名交易必须提交才能启动。 比特币和其他真正的区块链系统经过验证的安全模式从根本上说可能会失效。对于真正的区块链系统,如比特币,交易记录只能通过外部用户的公钥签名来确定,系统中不存在任何中间势力。但 Fabric共识机制中真正重要的签名是验证人,而在任意数据集的网络复制过程中,用户签名往往不被重视。 Fabric的研究者一直强调效率指数(如交易速度等)的原因是 Fabric的架构不能扩展,同时又不能保持高效率。法布里奇利用多链环境(信道)为用户保密。保密是私有“企业”链的一个重要特征,不可避免地涉及到许多权衡和复杂的因素,但多链方案并不适用于扩展。并且节点部署非常复杂,节点间的不均衡性,智能合约的可靠性低,单点故障容易扩散。 因此,对于标准的 Fabric部署而言,高效率指数并不能说明什么。当结点数目增加,信道恢复为单信道时,效率指数会快速下降:如果你想通过多信道进行全网交易,效率指数没有多大参考价值。即便您看到单个通道的每秒交易量达到800以上,16个节点的通道参数也不会超过1500,而且节点参与时间一旦增加,延迟可能达到10-20秒。 Fabric最近做了很多工作,据说每秒的交易额已经达到了2万美元,但是研究人员在体系结构方面所做的改变与区块链的本质大相径庭,以致于经过修改的体系结构属性面目全非:赞助商无法承担验证者的角色,而 Kafka系统作为唯一的订阅系统也成了摆设(理论上, Fabric可以采用真正的区块链共识机制,但速度太慢,实际应用的可能性不大)。 另外,速度指数仅仅停留在单通道水平上,这意味着区块链不能作为共享信息的整体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