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1-4-29 19:56:54
|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广西–桂林
一、质粒DNA实验目的
1 .了解质粒的特性及其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作用;
2 .掌握碱裂解法分离、纯化质粒DNA的方法。
二、基本原理
质粒(Plasmid)是一种染色体外的稳定遗传因子,大小从1-200kb不等,为双链、闭环的DNA分子,并以超螺旋状态存在于宿主细胞中。
质粒具有自主复制和转录能力,能在子代细胞中保持恒定的拷贝数,并表达所携带的遗传信息。
质粒的不相容性:利用同一复制系统的不同质粒不能在同一宿主细胞**同存在。
高碱:
细菌的细胞膜破裂,内容物释放。
染色体线性DNA的氢键断裂,双螺旋结构解开而变性。
质粒DNA的大部分氢键也断裂,但超螺旋共价闭合环状的两条互补链不会完全分离。
高酸中和至中性:
变性的染色体DNA与变性的蛋白质以及细胞碎片凝聚成网络状大分子不溶性沉淀物。
质粒DNA又恢复天然构型,溶解在上清液中。
纯化:
RNA酶消化除去RNA,并用酚抽提法除去残留的蛋白质。
三、试剂及器材
1 .试剂
溶液Ⅰ:由葡萄糖、EDTA、Tris-HCl组成 (保护、缓冲)
①葡萄糖的作用是增加溶液的粘度,减少抽提过程中的 机械剪切作用,防止破坏质粒 (保护作用)。
②EDTA 的作用是络合掉镁等二价金属离子, 防止DNA酶对质粒分子的降解作用(保护作用)。
③Tris-HCl 使溶菌液维持溶菌作用的最适PH范围(缓冲作用)。
溶液II:由SDS(十二烷基硫酸钠)与 NaOH 组成(裂解、变性)。
①SDS的作用是解聚核蛋白并与蛋白质分子结合使之变性(裂解细胞和蛋白质变性作用)。
②NaOH(PH>12)的作用是破坏氢键,使DNA分子变性(DNA变性作用)。
溶液III:HAc和 KAc组成的高盐溶液 (复性,分离)。
①HAc溶液能中和溶液Ⅱ的碱性,使染色体DNA 变性而发生缠绕,并使质粒DNA复性。
②KAc会与SDS形成溶解度很低的盐,并与蛋白质形成沉淀而除去;溶液中的DNA也会与蛋白质-SDS复合物缠绕成大分子而与小分子质粒DNA分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