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大战持续升级,在拼价时代,牺牲利润而博取消费者一笑似乎也成了行业惯例,各大购物平台所售商品毛利率一降再降。为了寻找新的利益增长点,京东卖起了“西红柿”,亚马逊兜售起了大闸蟹,淘宝也团购起了猪肉,各电商平台纷纷大肆拓展商品品类,希望通过毛利较高的生鲜食品破解利率过低的困境。 然而被外界贴上“金矿”“蓝海”等标签的生鲜电商在华丽的外表下也隐藏着多种挑战,货源品控、仓储管理、物流配送成为了企业急需破解的三大瓶颈。 虽然生鲜触网困境重重,但在庞大的市场面前,行业瓶颈似乎没有阻挡住电商拓展生鲜品类的热情。雨润的聚划算“猪肉团”一天网销生鲜猪肉7吨,亚马逊的“蟹码头”上线8小时热销1000份,京东的“有机西红柿”主打新鲜引千人围观。想要进入生鲜电商领域,企业需要走一条“曲线救国”路线,制定困境破局之道。 1、采销区域化,减少流通环节。生鲜食品的保鲜期比较短,常喝的奶制品一般7-14天,生鲜农产品只有2-5天,所以常规的物流速度很难满足保质期内完成交易的要求。因此对于缺少物流资源的企业而言,选择区域化采销,并尽可能地减少流通环节最为重要。比如以城镇为单位,实现城市区域的网络采销,通过与地方性的第三方物流深度合作,保证生鲜食品能够在单个城市快速流通。本来生活网是一家立足于北京的B2C生鲜电商,位于延庆小丰营村的北菜园,是其在北京的主要采购基地,二者相距约6小时车程。快速的采销应变能力,使得这家网站能在24小时内将食品送到消费者手中。 2、缩短供应链,严把质量关。生鲜供应链较长,上游参与角色较多,以蔬菜为例,包括菜农、加工厂商、各级代理商,食品质量管控较难。因此,企业需要尽可能地缩短供应链,并在质量上做严格把控。与生产基地或者行业协会合作是企业缩短供应链常用的渠道,并实施“凭证”销售方式。 3、信息时代,左脑营销效果日益弱化,右脑创新营销成为制胜法宝。在右脑营销下,企业首先需要帮消费者辨识角色,让消费者明白自己以什么角色去接受企业的产品,通过概念和品质生活的构想,让他们可以“对号入座”,常用的营销包括概念营销,通过视频、图片等展现形式,引导消费者联想网购生鲜食品给自己的生活带来的改变。 4、右脑制胜,个性营销上位。虽然近几个月生鲜电商被媒体炒得火热,但相对于日化品类的网购消费,它在消费者看来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如何巧用营销传播生鲜网购的生活方式以及推动各网购平台的销售,是各电商急需解决的困惑之一。 除此之外,微博营销、SNS社交媒体、微信传播都是可以帮助企业深入目标消费者中间去的有效途径,通过个性化的信息传播,快速建立“圈子文化”,因为对于还没有网购生鲜习惯的国内消费市场来说,电商需要培育市场,引领顾客转变消费习惯。 2012年被誉为“生鲜电商元年”,不仅因为电商群雄入局,更因为消费者网购行为正在变革。虽然电商开辟生鲜食品频道存在着诸多不利因素,但依然无法阻止它们探索的步伐,谁能笑到最后还得看各家的破局实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