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物联网的火热和市场发展,为了更好地降低国际物流仓储配送成本,在物流行业同样也涌现诸多智能监控类的硬件,以帮助物品实现安全可追溯、质量可监控、订单信息可跟踪等。
尤其是要通过借助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运用实现冷链物流的智能化,将能够大幅提升冷链物流配送的效率,并对整个冷链物流配送进行更好的管理把控。在实际应用,还有一些难题有待解决。比如预约难,功能单一,安装维护成本高,效率低下等。
首先目前大多数的监控设备是有线的设备,在安装的过程中需要穿孔走线,导致安装复杂实施难度大,且耗时,尤其冷库环境下的安装更是“难搞”,大大影响了运输效率。其次是近些年随着无车承运人模式的兴起,运力发生新变化,外协车辆比例攀升,且不讲安装维护难或易,安装费用谁承担一直是个争论不休的话题。
普洛斯达物流公司经理表示局限于单点采集数据也是现在行业的普遍趋势。外协车辆的管理往往采用便携式设备,数据采集相对单一,例如便携定位设备,只能采集位置;便携温湿度设备能采集温湿度数据,但得不到精准位置。
那么,如何能集大成突破瓶颈,更好满足物流行业运力社会化,实现多维度状态采集的应用需要呢?那就是,移动化(无线),标签化,多功能化。
第一,在冷链车车厢或者冷库等场景下,各点温度不是完全均匀和统一的,因此多点监控是一个需求点,例如靠出风口的温度低,货物可能没问题,但是靠车门的可能有问题。
第二,目前第三方冷链运输企业很多时候都不是使用自有的车辆,而是使用社会的运力,要解决温度管理需求,拥有一些移动式的设备很重要。同时,监测设备也可以配置GPS模块,通过GPS和GIS技术,监控中心可以对集装箱车辆进行地理位置定位和调度。
第三,理想状态下,从车间到运输、仓储、销售,在货物中转中,如果有标签跟随,就可以追溯到整个周期的安全情况。如果温湿度变化超出一个预先设定的范围,比如20℃~30℃,系统将自动给出预警。如果曲线中间有一段记录是明显低于20℃,此时可以根据此一时间查询相应的地点和外在环境,以便于探究相应的温湿度变化原因。
第四,从将来来看,除了采集温湿度控制,通过软硬件来实现对环境温度的智能化控制,例如冷库打冷智能化,将来会通过一些控制类的标签设备,可对制冷系统进行控制。后台实时分析冷库温度情况,在需要打冷时,自动通过设备远程控制冷机打冷。同样地,门店、车辆其实也一样可以做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