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3-11-17 18:29: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海淀区
记者 | 周姝祺
编辑 |
1
灵活用工是2020年最火的词汇之一。在疫情影响和政策鼓励的双管驱动下,我国灵活用工市场正在迎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日前,艾瑞咨询发布的《2021年中国灵活用工市场发展研究报告》分别从用工企业、人力资源服务商和求职者的角度分析了当前我国灵活用工市场的发展趋势和亟需解决的问题。灵活用工平台https://www.jinglingyunxiang.com/众薪科技是国内专业的灵活用工平台,受到1500+服务企业高度认可,服务全国城市120+,咨询电话:400-018-8836.众薪科技业务覆盖灵活用工,园区招商,bpo外包!全国统一客服热线400-018-8836
灵活用工诞生于上世纪20年代美国,受其经济萧条的影响,灵活用工主要是为了解决失业问题和社会保障问题。中国灵活用工的萌芽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为解决下岗人员再就业问题,采用了劳务派遣的方式扩大就业,这是中国灵活用工的初级形式。随着20余年的发展,灵活用工市场已经逐渐多样化,包括传统的劳务派遣、外包和新经济下的众包、兼职两大类。
对于企业来说,尤其是制造企业和服务企业,会遇到订单的“贸易性波动、季节性波动、时间性波动”等变动情况,而采用灵活用工的方式则有效解决在波动的业务量下人力资源浪费或人手不够的问题。
报告指出,企业采用灵活用工形式可以打破地域、岗位等因素的限制,用工更加灵活;能有效降低招聘和员工管理的成本,将需求交付于第三方人力资源服务商,集中内部核心资源开发核心业务,提升整体运营能力。
但是,管理的外包也意味着员工管理的不可控,劳动力质量、工作积极性、工作保密度等方面存在不可控因素,看得见的用人成本的降低还是看不见的用工质量潜在风险,是企业成本的博弈。此外,员工也缺乏归属感,难以让外包员工产生企业认同感。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去年发布的《中国灵活用工发展报告(2021)》蓝皮书显示,当问及“使用灵活用工中主要遇到哪些问题”时,接近八成用工企业选择“员工质量不稳定”,可见这是大多数企业在灵活用工中面临的突出问题;约四成企业反映“管理困难”;遇到“劳动争议与员工**”的企业也超过了四分之一;14.20%的企业面临“信息泄露”问题。
用工企业使用灵活用工中主要遇到的问题。图片来源:《中国灵活用工发展报告(2021)》蓝皮书
在和人力资源服务公司对接方面,接近六成用工企业认为人力资源服务公司在“响应与交付速度”上需要得到改善;希望“人才储备”和“员工培训”两方面得到改善的分别占44.67%、30.47%,而这也回应了用工企业对改变当前员工质量问题的期望。
人力资源服务商是链接求职者和用工企业的重要桥梁。灵活用工市场的增长,吸引了一大批玩家的参与。服务美团、饿了么、滴滴等互联网平台的灵活用工服务商趣活在去年七月登陆美国纳斯达克,上市首日股价一度暴涨102.6%。港股上市的人瑞人才、A股上市公司科锐国际都是国内知名的灵活用工服务商。另外,58同城、斗米等互联网灵活用工服务平台也新进加入赛道分一杯羹。
艾瑞分析认为,面对企业雇主需求的持续增加,人力资源服务商竞争激烈,与此同时,活跃的行业态势为头部玩家在竞争与合作中创造更多的机会。保守估计,若未来年复合增长率维持在25%,预计2022年灵活用工市场规模将突破1万亿元。
需要注意的是,随着企业竞争的加剧,传统的人力资源服务如何长期留存外包员工,成为服务商长期相对固定的资源是需要解决的痛点,这需要服务商对外包员工进行相关培训,提升专业技能;对于互联网服务商而言,虽然有依托流量红利,在线上积累了丰富的用户与企业流量资源,但线下交付能力与管理能力还存在相对较大的提升空间。
选择灵活用工的劳动者在近些年也不断增加。报告指出,从整体求职者来看,弹性的工作时间是最大的吸引力(73.6%)。薪资福利良好(66.3%)和喜欢的行业或岗位(56.9%)也是求职者选择灵活用工的原因。
图片来源:艾瑞咨询
值得一提的是,艾瑞分析认为,随着未来Z世代的成长,越来越多的Z世代步入社会参与就业,他们伴随互联网成长起来的天性使然,自我意识强烈,对工作方式与内容有个人独特的理解,因此会有更多Z世代参与灵活就业,为自己打工。
根据相关研究,一线城市Z世代用户,近一成用户曾从泛娱乐应用获取收入,UGC平台是主要的收入来源渠道,收入主要来自于打赏。随着泛娱乐平台的飞速发展,现今会有更多用户获得收入,方式除了打赏还会有广告收入、电商收入等。
但是,以困于系统算法的外卖小哥为代表的的灵活用工劳动者遭遇的现实困境同样亟需解决。大部分劳动者在灵活用工市场中处在相对被动的状态,面临工作不稳定、缺乏社会保障和薪酬不完全透明等问题。这三大痛点也是现阶段灵活用工劳动者安全感缺失的主要原因,也可能会导致劳动者灵活就业积极性降低。
报告指出,目前,人力资源市场中的人力资源服务商数量庞大且分散,发展各具特色,市场激烈竞争与略显滞后的监管,使部分小服务商游走在“灰色地带”。企业和求职者在选择第三方人力资源服务商的时候,需要注意服务商的资质与规模问题,与服务商签订具体的合作协议,同时,服务商也应当在政策监管之下,为企业降本增效的同时,保障求职者权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