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3-11-17 19:41: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海淀区
当一个幼小的生命降临在这个世界上的时候,我相信总会给一家人带来无尽的惊喜和快乐。爸爸妈妈们将陪伴这个新生命慢慢成长,爷爷奶奶对这个小小的生命满怀期待。儿童孤独症康复学校https://www.wucailu.com/wcl-about-brand.html“五彩鹿”作为自闭症康复、儿童孤独症康复教育品牌, 推动中国儿童自闭症、儿童孤独症康复教育行业。以行为分析和矫正理论“ABA康复训练法”作为指导,通过科学的方法塑造儿童用于社会沟通、交流的正确行为,干预和矫正儿童问题行为,帮助家长掌握训练儿童的方法和技巧。
可是,一旦小孩子被检查出有一些疾病,而这种病无法彻底被医治的时候,我想没有亲身经历的人,是不会体会到这种痛彻心扉的痛苦的。
然而面对孩子,爸爸妈妈还要打起精神,付出更多的爱、更多的陪伴,希望这个不幸的孩子,能多一点快乐。
我们今天分享的这本书,叫做《让爱重生》,关注的是那些患有自闭症的孩子。作者罗伯特·纳瑟夫为我们讲述了一些自闭症家庭的故事。
这里面有罗伯特自己和家人的亲身经历,也有他的感悟和经验方法。
也许你在生活中没有接触过自闭症儿童,这本书,就把我们带到他们的世界。也让普通人真切地体会到,世界上竟有那么多人生来不易,而健康自由的人是多么幸福。
一开始,罗伯特就为我们讲述了他自己的故事。
跟许许多多的爸爸妈妈一样。儿子刚刚出生的时候,罗伯特对他倾注了全部的爱。
他观察着这个小生命每时每刻的变化,四个月时小家伙开始到处张望了,五个月时学会了爬行,八个月时能站起来啦,周岁生日就能独立行走,一岁半时开始说几个简单的单词。
一切都按生命成长的轨迹行进着,作为爸爸的罗伯特,也憧憬着未来的日子,和儿子玩儿玩具、带他晒太阳、到海边看海。
但上帝就在此时,和他开了个玩笑!三岁的时候,儿子泰瑞克被确诊为自闭症!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家”成了最孤独的地方。
幸运的是,这种极度悲伤的境况没有持续很久。最终,罗伯特还是选择了接纳小泰瑞克的病症。
罗伯特学习过心理学专业,他知道悲伤在所难免,关键是怎样摆正心态,怎么帮助泰瑞克,让他像正常孩子一样,融入社会。
在现代社会,自闭症不是一个小事。
美国自闭症协会的数据显示,平均每天,注意是每一天,就有60个美国家庭发现孩子患有自闭症。
看到这里,可能很多的爸爸妈妈就开始有点担心了。怎么才能知道孩子是不是患有自闭症呢?
在这里作者给我们列举了一些常见的症状,比如可以观察孩子是否有语言的缺失或者语言能力迟缓,或者他是不是很少和人有眼神的交流。同时,孩子是否有迷恋某件物品的癖好,以及属于自己的比较刻板的仪式等等。
至于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些行为,为什么会得上自闭症?
专家说,自闭症有先天的影响,也有后天的影响,和家庭的教育密切相关。
所以说,年轻夫妻在养育孩子之前,必须要好好准备,了解各方面的知识,毕竟,你们要带来的可是一个生命。
有一个词儿叫“冰箱母亲”,是指妈妈像冰箱一样,冰冷绝情,丝毫不关爱孩子,这种状态下的孩子,有更大的概率患上自闭症。
据调查显示,自闭症的发病率,由20世纪80年代的万分之五,陡增为2012年的八十八分之一!
可能现代人越来越忙了,母亲要带孩子,还要打拼工作,孩子得到的关爱不够,就患上了自闭症。
那么,自闭症能否被治愈呢?
就现在的科学技术水平来说,这还是一件不能完成的事情,医生和专家们能做的呢,只是多种方式的干预治疗和替代疗法。
比如饮食疗法,关系发展干预,运动发展干预,语言发展干预等等。但是这些干预的方式只能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父母家人用心去爱,去接纳,才是孩子们最需要的。
因此,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和自己联结。
这是什么意思呢?
简单点儿说,就是接纳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并且敢于和别人分享。
当孩子被诊断为自闭症的时候,所有的爸爸妈妈几乎都不能承受这样的打击,内心的悲伤、绝望迅速淤积。
如果持续下去的话会产生更加糟糕的结局——孩子的病症非但不会减轻,还会因为沉闷的家庭氛围走向更加严重的境地。
作者在这里为我们举了一个例子。
一位自闭症孩子的爸爸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希望儿子和妻子去死,这样,他就可以摆脱这种沉重的、可怕的负担了。
但是他怎么能告诉自己的妻子说,他希望他们死去呢。他将这个可怕的想法沉积在自己的心里,每天过着非常痛苦的生活。
终于,他在自闭症父母的互助小组中,把自己的想法讲了出来,他承认了自己可怕的想法,接着流出了泪水。
尽管在传统观念里,我们会认为男儿有泪不轻弹,哪怕肚子里的眼泪已经泛滥成灾。
不过,承认和拥抱自己的悲伤是治疗的一部分。因为这样做,可以帮助自己找到合适的解决途径,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一周之后,这位爸爸说,他觉得心中轻松了不少,虽然每天面临的是同样繁琐的事情,却不会再有那么深刻的愤怒与绝望了,孩子也好像听话了不少。
事实上,有时候,如果我们能够换一种心态面对现实生活中的处境,或许能够给孩子给家庭带来改变。
在调整好了自己的心态之后呢,就需要认真地观察孩子的行为了,尽力去理解孩子这些行为背后的信息。
他们哭闹可能是为了获取别人的关注,或者不想做某一件事情,或者是表达挫败感;扔东西有可能只是想听一听它发出的声音,或者看看别人会不会有什么反应;咬人可能只是因为他们受到了过度的刺激,或者是太累了……
理解了这些,父母就可以给孩子提供适当的帮助,孩子也会因此而得到心理上的满足。
除此之外呢,要多多地鼓励他们。将关注的重点放在他们的积极行为上。
这样的努力被称为是“捕捉孩子的良好表现”,让孩子得到更多的正面回应,而不是负面评价。这样做的话,父母和孩子都会感觉更好。
但是在现实的生活中,父母往往看到的是孩子不令自己满意的一面,有时甚至完全忽视了孩子听话的时间。
这显然不是好的做法。那应该怎么做呢?
多多地给孩子们正面的回应。
这么说是不是对不正确的就置之不理呢?
当然不是了!有一个比较好的做法就是,在纠正了孩子一个负面行为之后呢,尽快对孩子的正面行为进行鼓励和奖励,这下,就会让孩子感到安心,知道自己仍旧是被爱被重视的。
对待自闭症的孩子更应该是这样,只有让他们感受到爱,孩子们才能更加放开自己,关注周围的事物,不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除了家长与孩子的沟通,还需要另外一些重要的人来参与。
首先呢就是专家。这里的专家不是医院里面那些治病的医生,而是自闭症干预的专家。
一般他们是在特教组织当中的。一旦家长为孩子找到合适的特教项目,通常呢就会充满对未来的希望。
家长与孩子的干预师之间会形成一种无形的联结,常常要比与医生之间的联结更加紧密。
医生为什么在这里得不到家长的信任了呢?
因为呀,在这些爸爸妈**心中,医生是带来坏消息的人,而干预师才是真正的爱心人士,是最亲密的盟友。
干预师可以给孩子带来希望与改变。
当这种盟友关系逐渐稳固的时候,孩子就能获得最好的成长了。家长知道一个孩子最独特、最具体的信息,而专业人员有很多训练和干预的经验,能够给家长提供比较宏观的视角。
所以呀,他们携手就能为孩子做出最好的决策和计划。
其次,可以找到值得你信赖的人听取意见。
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不管你之前是什么身份,在孩子被诊断出来有自闭症或者其他特殊需要问题的时候,相信没有人会为即将到来的一切做好充分准备。
这时呢,感性告诉你说要绝望、哭泣,沉浸在自己的悲伤当中,但是理性却告诉你要想解决问题的办法。
所以最好向你信赖的人求助,他们没有你那样深切的愤懑、担忧和沮丧,可以给出更理性的好建议。
还有呢,就是找到一些“同病相怜”的人。在自闭症和其他的障碍儿童的家长之间,往往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友谊。
虽然他们没有血缘上的关系,但是由于面临着共同的问题,所以可以给彼此更多的理解和慰藉。
参加互助小组最奇妙的地方就在于,在那里,你既可以得到帮助,也可以帮助别人。
作者说,一个既能接受别人帮助同时呢又能够给予帮助的人,会更加坚强、更加自信。
所以有时候,帮助自己的最好方式就是帮助别人。
随着孩子渐渐长大,步入青春期的他们又会出现哪些问题,爸爸妈妈们需要如何应对呢?
这时候,父母究竟是要坚持照顾,还是放手让他们自己成长呢?
您看,孩子到了上高中的年纪,爸爸妈妈还跟到学校去,围着孩子转显然有点不太合适。
但是呢又有很多的担心。那怎么办呢?
罗伯特建议爸爸妈妈们先完全放手,虽然听起来有点极端,但是未来的生活毕竟只有孩子自己在走,他们需要被锻炼。
所以,最开始的时候,父母不如先稍微放松一点,看看情况会怎么样,一边后退一边观察。
如果孩子有焦虑的情况,就说明他/她还需要支持;如果他/她适应了新的环境,就说明他/她有能力接受这个挑战,相信爸爸妈妈们也会收获惊喜的。
还有一点也非常重要了,通常呢,青少年不希望跟父母有太多的互动,至少呀,不会有爸爸妈妈期待的那么多。
给他们一些独立的空间,也未免不是一件好事情。
关于社交的问题。自闭症的孩子在康复干预的过程中,应该接触到这一类的课程和内容。
在这个社会中呢,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是最重要的。即使是彼此之间最简单的寒暄,这些孩子也需要努力学习。
由陌生到熟悉最好的助力因素是什么呢?
答案就是共同的兴趣和价值观。
因为这些东西的一致,可以让人有话说,自然就容易建立起好的关系啦!
对于自闭症的人群更是这样,他们常常沉迷在自己感兴趣的地方,不愿意出来。但是当遇到跟他们有共同点的人时,他们就可能放下自己的戒备,这样的话,交流互动的机会就会大大增加。
此外呢,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也会面对着寻找恋爱对象的问题,这时,共同兴趣也是最好的切入点。
健康人群中生活幸福的情侣们,往往也会说他们是最好的朋友。可以先从建立普通朋友的关系开始,然后再继续慢慢把关系发展下去。
高中毕业之后就要进入到这个庞大的社会中了,怎么才能让这些特殊的孩子适应呢?
最好的方法呢,就是关注这些孩子的特殊兴趣和才能,这是他们自立的基础因素。
爸爸妈妈们可以从孩子某一个痴迷的兴趣入手,然后呢,把它变成具有建设性的事情。
但是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在自闭症谱系障碍中,无论是智力超群,还是智力欠缺的人,都很难从事多任务的工作。
像超市收银员这样的,要一边找钱,一边与顾客讲话的工作就可能不太适合他们了。
回顾过往经历的坎坷,罗伯特想要告诉我们的其实就一句话:生命中有泰瑞克这样特殊的孩子,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这位年轻的爸爸,起初一心想要改变孩子,而最终却被迫改变了自己、接纳了儿子。
因为这样特殊的情况,这位爸爸学会了什么才是无条件的爱,按照上帝创造他的最原始的样子去爱。
孩子们可能达不到父母所期待的样子,但是这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学会享受当下的一切,享受这个生命带来的改变。
另一件宝贵的礼物,也是作者感慨最大的,就是不要再去掩饰孩子与其他正常人不一样的地方。
因为创造本来就是那么地不同,无论孩子是什么样子的,他/她都是最可爱的样子。
最后给爸爸妈妈们一个建议,希望能为你与孩子关系的改善提供一些帮助。
那就是,在陪伴孩子的时候,不要试图强迫孩子做出任何的改变。
可能的话呢,找到一项你们都喜欢的活动,并且定期去参加,通过这种方式来建立你与孩子之间的稳固联结。
在书的最后,罗伯特说:“我最初抱在怀里的那个宝宝,他并没有长成我曾经期待的样子。然而我渐渐意识到,泰瑞克的生命确乎给这个世界带来不同。”
希望在读这本书的你,也能从内心中发出这样的声音,享受与众不同的生活,用心去感受特殊生命的成长。
本期分享好书为《让爱重生》,东方出版社出版发行,第十三届文津图书奖获奖图书。
举报/反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