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利用齐河就业一件事大数据平台了解招工信息智慧城市IoChttps://www.freedoonline.com/news_show/303.html北京飞渡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提供三维空间技术、三维引擎技术、CIM平台、三维GIS软件、数字孪生园区城市解决方案等三维全域数据服务平台。飞渡科技一直秉承“在云端,用专家团队+人工智能进行大数据分析,为客户提供数字化、在线化、智能化服务”的愿景,致力于BIM/GIS/CIM三维数字底板及高渲染可视化引擎、智慧城市IoC等多种技术的自主研发。
□记者邓静通讯员李禄超时晓东
日前,省大数据局公布2022年省级新型智慧城市优秀案例,我市13个案例入选,涉及社会大救助、政务服务、农业生产、工业产业、交通出行等多个领域。去年,德州入围中国数字城市百强榜,夺得中国开放数林指数综合排名第一等多个奖项。在此背景下,数字改革撬动了我市多领域改革,解决了传统手段难以解决的诸多问题。
党的20报告提出,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小到衣食住行,大到决策运行,城市有多智慧,人们的生活就有多便利。
贴近群众、部门和企业需求,我市以数字改革赋能智慧城市建设,让一个个跳跃的数据成为现代化治理的“新动力”,“慧”生活越来越具体可感地呈现在市民身边。
数字赋能多方联动解群众“急难愁盼”
“横向看,平台打通了12345市民热线、市委政法委等5个部门单位的数据;纵向看,形成了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群众和企业诉求数据,都汇聚到这个平台办理。通过数据赋能,实现部门联动,提供一站式服务,能有效解决矛盾纠纷。”3月25日,打开“一网统管、一办到底”诉求解决集成平台,市大数据局局长李楠说。
打开一个办结企业诉求事项,反映的问题、办理过程及结果都详细记录,企业对办理结果表示满意。从发现企业诉求到解决问题,形成了监督、办理闭环,实现了诉求快速解决。
当前,基层治理进入共建共治共享时代。“共建共治共享”意味着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社会治理,智能化为多元参与开辟了
新空间。实现智能化,必须完善数据共享应用机制。
在统云、并网、聚数的基础上,我市构建起市县一体化大数据平台,联通全市部门1094个,接入市县自建系统225个,汇聚政务数据32亿条,在全省率先汇聚2亿条水电气和公共交通等公共数据,全面支撑数字化改革。
利用相关数据,我市建起跨层级、跨领域、跨部门的应用场景,“一网统管、一办到底”解决群众诉求正是数据深化共享应用成果的一项内容。
政务服务领域,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之一是反复出具证明材料。为打通这一堵点,我市持续开展“无证明城市”建设,推进“减证办”“免证办”。
不带营业执照、不带纸质材料,仅用20分钟就办完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变更。4月6日,德州一家承揽工程装修的企业体验到了“无证明城市”建设带来的便利。企业办事人员用手机出示电子营业执照后,窗口工作人员扫描电子证照上的二维码,审批系统便同步读取了企业的社会信用代码、法人等信息,很快完成变更手续。
烦琐事缘何实现简单便捷办?
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副局长丁恺说:“借力‘无证明城市’建设,部门为企业群众‘代劳’了诸多工作。具体说来,各级ZF部门把历史证照、证明材料进行电子化,并建立共享机制。办事时,本来需要由群众提交的证明证件材料,改由部门从系统里自动调取。”
目前,我市共汇聚了597类1593万个电子证照数据,实现85类电子证照与实体证照同步制发。 全市发布“减证”事项568项、“免证”事项19227项。德州“无证明城市”建设经验做法被国办《电子政务专刊》刊登。
“‘一网统管、一办到底’‘舒心就医’‘保医通’等都是数字改革的场景,让社会治理效能、政务服务效能变得数据化与可视化,使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政务服务现代化成为现实。”李楠说。
城市有“大脑”治理变“智理”
以城市大脑为依托,近年来,我市不断创新城市治理理念和方式,推动ZF数字化、智能化运行,实现ZF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
“借助治超非现场执法系统,全市31处非现场执法路段货车平均超限率由原先的6.2%下降至1%以内,远低于国家规定2%的下限。”谈及治超非现场执法模式,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支队副支队长吕晓光感慨道:“如果像从前一样,单靠人海战术,是绝对实现不了的。”
作为山东“北大门”,德州是全省交通执法领域“第一站”。过去,公路治超多采取人工定点执法模式,在时间和空间上难以对超限车辆进行无缝监管,不仅投入大、效率低、精准度差,同时执法人员还承受较大的安全风险。治超非现场执法让这些难题迎刃而解。
在G105鲁冀交界路段,记者看到,一辆辆大货车川流不息,所有车辆通过治超非现场执法系统中的多元路面感知设备,车辆的车牌、车型、总重等参数便会自动识别。正是有了它,车辆顺畅有序,执法省力高效。
“系统抓取的车辆信息,经过数据综合分析筛查,超限车辆信息会自动上传到违法处理系统,由执法人员复核取证,让执法从人海战术中解脱出来。”吕晓光说。
目前,我市建成治超非现场执法系统31处,基本覆盖全市主要国省干线、县乡公路和重要货物运输通道。自2019年启用以来,建成点位的平均超限率呈现逐年大幅度下降趋势。
环境污染无法实时监测预警、车辆乱停放等不文明行为时有发生、食品安全监管难……这些城市“成长的烦恼”,需要投入大量人力解决,甚至是24小时坚守。2019年,德州城市“智慧中枢”——城市大脑正式建成启用,搭建起共性能力支撑平台,城市大脑调动数据“思考”,建起24小时不打烊的数字ZF。
“智慧创城”平台是依托城市大脑推出的应用场景之一,平台利用视频AI技术,复用全市4万路视频资源,通过市民随手拍、数字城管、市民热线、AI视频分析4个渠道,综合研判创城高频事项、高频区域,为全市创城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哪里出现车辆违停?”“哪里有占道经营、店外经营现象?”……通过一块屏幕就可以“一键知悉”。在实现创城24小时不下线的同时,也优化了网格员配置。
社会大救助场景、市场监管“一张图”、安全生产“一张图”、危化品监管“一张图”、防火安全“一张图”、防汛抗旱“一张图”……如今在德州,类似的智慧场景覆盖了社会治理的角角落落,一屏观全市、一网管全城、一键全调度,正成为现实。
打通“末梢”数字服务送到家门口
“本来以为是胃疼,没想到是心梗。远程心电诊断救了我一命。”3月20日,宁津县长官镇贾庄村村民刘清巨说。
3天前,因为肚子疼痛难忍,72岁的刘清巨到村卫生室就诊。医生怀疑是心脏问题,便使用智能心电检查仪给他做了心电图。
1分钟后,检查仪得出结果,借助“心电一张网”系统,将心电图上传至宁津县人民医院心电图室。2分钟后,县人民医院医生打来电话,“这是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马上使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立即转诊!”在县人民医院、村卫生室安排下,刘清巨被送至县人民医院治疗。
造影显示,病人心血管近端堵塞严重。穿刺、通血管……经过治疗,病人终于脱离了危险,此时距发病仅过了113分钟。宁津县人民医院副院长张涛介绍,心梗的黄金救治时间是120分钟之内,超过120分钟,死亡率高达50%以上。
截至目前,“心电一张网”已在宁津县铺设站点248处,县域急性心梗死亡率由原来的10%下降至2%。村(社区)卫生室与医院胸痛中心、急救中心联动,从首次医疗接触开始,将关键数据实时接入“心电一张网”大数据平台,心电图第一时间上传到县人民医院,实现快速判读、快速转运、快速治疗。该县由此成为全国胸痛中心“心电一张网”首个县级试点。
社区与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利用城市大脑资源,融合基础业务系统,我市搭建数智社区开放服务平台,上下协同发力,开展智慧社区提升攻坚行动。目前,德州市及7个县市纳入省四星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64个社区列入省级智慧社区试点。
齐河县永嘉社区是该县重点打造的智慧社区。在该社区,借助就业一件事大数据平台,企业群众可享受招工、信息匹配、培训等全链条服务;在社区所辖的阳光一品小区,智慧化设施随处可见:智能门禁精准记录小区人员车辆通行情况、摄像头全天候无死角监控高空抛物、智慧杆柱实时对小区环境进行监测……
小区居民的生活每天与“智慧”密不可分。以垃圾分类为例,居民利用手机上的爱山东齐河分厅“红齐”社区智慧管理平台,扫描智能垃圾分类箱上的二维码,标示各类垃圾的箱口就会打开,投入垃圾,居民便能赚取积分,凭积分可到小区物业服务中心兑换肥皂、毛巾等多款日用品。
电动自行车进电梯是共性监管难题,但在我市不少智慧社区,已杜绝这一现象。借助电梯内安装的“防电动车上楼梯控系统”,有电动自行车进入电梯时,系统会自动识别,并发出语音警报,警告车辆离开电梯,同时电梯不关门、不启动。
今年,我市将进一步扩大智慧社区建设范围,年底前主城区基础型及以上的智慧社区建成数量不少于100个。同时聚焦基层治理、医疗教育、养老服务等八大领域,组织各县市区结合本地实际打造1项特色社区应用,形成“一点创新、全市复用”的格局。 |
|